Skip to main content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2026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

 

为深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选拔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具有良好学术基础和学术创新潜质的人员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2026年实行“申请-考核”制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申请条件

申请人应符合我校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基本要求;对国家安全相关学术研究有浓厚研究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英语水平良好,能够较熟练地阅读英文文献,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具备发表英文论文的潜力;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考生申请。

二、报名办法

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名时间与程序见我校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提交材料

  报名者须于2025125日前(以寄出日期为准)按要求向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本人须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两份专家推荐信(副教授及以上,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请专家填写);

3)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填写,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

4)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本人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最多3篇;

5)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提供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或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学历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硕士就读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应届硕士毕业生只需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硕士论文摘要、目录以及开题报告全文等;被录取后,须在入学报到前获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否则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6)研究计划书。具体内容包含学术背景及成果、拟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设计、研究理论与方法、参考文献、创新点等,5000字以内。

7)其他可证明申请人科研经历、培养潜力或学术能力的证明材料。

注:书面材料一经提交,不予退换、退回。

四、初审选拔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对学生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申请条件以及材料的完整性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提交学院初审委员会进行初审。

学院成立初审委员会,由相关学科领域至少5位专家组成。

初审成绩满分为100分。初审委员会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着重考察考生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学术潜能、学术伦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各初审专家分别对考生进行独立打分,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各类研究实践情况、硕士学位论文、发表学术文章、国家发明专利以及获奖等方面。考生最终的初审成绩为所有初审专家的算术平均值,初审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的考生有资格进入复试考核名单。

根据初审成绩,按导师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并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复试考核名单。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设立复核小组,负责监督选拔过程和对通过初审名单进行审定。复试考核名单将在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网站公示7日。

初审成绩只用于确定复试考核名单,最终的录取与否由复试考核成绩的排名决定。

五、复试考核

复试考核将于20263-4进行,具体时间在复试考核公示名单中通知。

学院成立复试考核专家组,负责对进入复试考核的考生进行考核。复试考核小组由相关学科领域至少5位专家组成,对进入复试考核的考生进行综合能力全面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笔试,科研素质(含科研潜力、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外语口语等方面的面试。

复试考核以300分为满分,其中笔试成绩100分、面试成绩200分。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的能力。在面试环节各复试考核小组成员根据考核项目要求和考生表现予以评分。各考生的面试得分,为所有复试考核小组成员所评定分数的算术平均值。复试考核成绩低于18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复试考核结束后在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网站公示考生复试考核成绩,公示期为7日。

六、录取

考生的最终总成绩为复试考核成绩。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招生工作小组依据最终总成绩,按导师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并报送学校招生工作小组审批。拟录取名单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由学校统一公示。

七、其他

在公示期内考生如果对各考核环节有疑问,可书面向学院提出申诉,由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调查处理,如有错误予以更正并告知复核结果。考生如对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进一步向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

八、联系方式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2026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地点为珠海校区,申请阶段请考生联系学院北京校区联系人。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北京师范大学南院S

邮政编码:100088

联系电话:010-58800730

电子邮箱:ns@bnu.edu.cn 

联系人:张老师

单位代码:100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联系部门: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电话:010-58800730 联系人:张超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导师 招生人数 外语语种 备注
047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26 拟招收本科直博生9人左右
 140200国家安全学
  01不设方向(珠海) 陈浩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李慧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刘俊志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刘凯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刘兰翠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毛睿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倪晓勇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乔伯承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汪明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汪伟平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王林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吴吉东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许映军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杨赛霓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余雯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张朝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张国明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张化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张正涛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
郑艳婷 1101英语 培养地点在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