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闻传播学院2026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


为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申请-考核”制。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申请条件

申请人应符合我校《2026年博士生招生简章》的基本要求,攻读博士期间必须能够全脱产学习。


二、报名办法

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名时间与程序见我校《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提交材料

考生须于2025125日前(以寄出日期为准)按要求向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本人须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两份与申请攻读学位学科方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的推荐信(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请专家填写);

3)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填写,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内容包括个人学术研究经历、学术兴趣、所取得的成就、报考动机和未来发展构想等;总字数不超过5,000字);

4)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本人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最多3篇;

5)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英语六级、托福、雅思等),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提供相应阶段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近五年内曾在英语国家留学一学年的考生需提供进修或经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证明;

6)博士生学习期间的研究计划(内容包含拟研究的问题、知识储备、创新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主要参考文献等;无固定模板,总字数不少于10,000字);

7)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提供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或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学历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硕士就读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应届硕士毕业生只需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硕士论文摘要、目录以及开题报告全文等;被录取后,须在入学报到前获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否则将被取消入学资格。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注意:考生在按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研究生院)规定网上报名的同时,请务必按照以上要求提交纸质版个人材料,否则无初审成绩。(材料邮寄请使用EMS或顺丰寄出,不接收同城达或闪送等快递方式,所提交纸质材料均不退)


四、初审选拔

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对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报考资格的初步审查。

新闻传播学院设立初审委员会,负责相关资料评审。初审委员会专家原则上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担任,至少5人。

初审满分值为100分。初审委员会专家组根据考生所提交的资料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含:研究计划书、硕士论文(应届生根据开题报告和论文摘要;同等学力第一作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发表、综合素质及相关工作与实践经历、外语水平等。

初审委员会专家根据以上考核内容,独立打分,以平均分计为考生的初审成绩。初审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不得进入复试。在初审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的考生中,依据初审成绩,分方向按导师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并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进入复试考核名单。复试考核名单将在新闻传播学院网站公示7日。


五、复试考核

复试考核将于20263月份左右进行,具体时间和安排会在学院网站通知。复试考核小组由相关学科领域至少5位专家组成,对进入复试考核的考生进行综合能力全面考核,内容主要涉及专业知识、专业素质、科研潜力、外语水平和创新能力等。

复试考核包括专业笔试(含外语)和专业面试(含外语),满分值为300分。专业笔试成绩满分值100分。专业面试成绩满分值200分,其中专业面试考核满分值150分,外语面试考核满分值50分。复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力、学术水平、外语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等。以各复试考核小组成员打分的平均分为考生的面试成绩。复试考核总成绩180分以上(含180分)的考生有资格进入最后的录取排名。注:复试成绩低于180分不予录取。专业笔试及格分数60分,面试及格分数120分。专业笔试、面试任何一项不及格者不录取。

复试考核成绩于复试结束后在学院网站公示,公示期为7日。


六、录取

考生最终总成绩由初审成绩加复试考核成绩构成,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依据最终总成绩,分方向按导师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报送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由学校统一公示。


七、监督

在公示期内考生如果对各考核环节有疑问,可向学院提出申诉,由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工作小组组织调查处理。对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进一步向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


八、联系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研招网:https://yz.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https://sjc.bnu.edu.cn/

联系人:张老师

咨询电话:010-58803992

材料接收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京师大厦9307

邮编:100875

单位代码:100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联系部门:新闻传播学院 电话:58803992 联系人:张老师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导师 招生人数 外语语种 备注
037新闻传播学院 12
 050300新闻传播学
  01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研究、认知神经传播学、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 喻国明 1101英语 招生人数为2
  02智能传播 张洪忠 1101英语
  03智能出版与传播 秦艳华 1101英语
  04网络治理与传播法规政策伦理 宋素红 1101英语
  05数字出版与数字人文 万安伦 1101英语
  06新媒体与国际传播、健康传播、影视与游戏研究 徐敬宏 1101英语
  07智能传播、风险传播、健康传播、国际传播、文化传播 周敏 1101英语
  08媒介技术与认知传播效果、媒介经营与管理 杨雅 1101英语
  09数字治理、网络传播、数字健康 李韬 1101英语
  10数智媒介与社会 丁汉青 1101英语
  11计算传播学 张伦 1101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