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26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

为深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选拔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具有良好学术基础和学术创新潜质的人员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26年实行“申请-考核”制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符合我校《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基本要求。

2.外语免试条件:

1)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需提供相应阶段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2)参加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

英语:专业八级合格;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30分(含)以上(2年内有效);雅思(学术类)6.5分(2年内有效);托福90分(2年内有效);GRE成绩1200分以上(总分为1600)或GRE成绩308分以上(总分为340)(2年内有效);GMAT成绩650分以上(2年内有效)。

日语:一级(N1)(2年内有效)。

俄语:俄语等级考试(ТРКИ)2级(2年内有效)。

德语:TestDaF4级、5(TDN45)2年内有效);DSH2级(2年内有效)。

法语:法语水平考试证书B2级(TCF/TEF)(2年内有效)。

3)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英语(PETS-5)、德语(NTD)、法语(TNF)、日语(NNS)和俄语(ТПРЯ)考试合格(2年内有效)。

4)其他经学院审核通过的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

报考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语种考生须满足日语、俄语、德语、法语免试条件,不满足以上语种免试条件的须用英语语种申请。未满足免试条件的英语语种申请者,如进入复试考核环节须参加英语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二、报名办法

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名时间与程序见我校《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提交材料

报名者须于2025125日前(以寄出日期为准)按要求向历史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本人须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与申请攻读学位学科方向有关的两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两份专家推荐信(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请专家填写并亲笔签名,推荐信需由推荐专家密封并在封口处签字密封)。注:专家推荐信不能使用电子签名、不能由报考导师填写

3.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填写,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

4.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本人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最多3篇;

5.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提供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或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学历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硕士就读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应届硕士毕业生只需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硕士论文摘要、目录以及开题报告全文等;被录取后,须在入学报到前获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否则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6.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复试时需带原件);

7.往届生需提供硕士论文全文,应届生需提交论文摘要、开题报告小组组长签字的开题报告全文;

8.研究计划书(不少于8000字);

9.其他可以证明考生能力的学习证书或者获奖证书复印件。

寄送材料提示注意:

1)请自备档案袋,并在封面用醒目、较大字体注明“姓名,报考专业,报考导师”等信息;

2)纸质材料建议用顺丰快递(普通顺丰,勿用同城快递或闪送)寄送,收件人姓名、地址、电话请见“联系方式”;

3)提交纸质材料后,请及时在报名系统“信息公告”栏查询材料是否收到、是否缺项等情况;若快递签收后超过5个工作日系统尚未显示材料收到,可打电话咨询。

4)申请材料请务必按照要求提供,否则视为材料不合格,不能进入审核,书面材料一经提交,不予退换、退回。

四、初审选拔

1.由历史学院博士招生材料核查小组依据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报考资格的初步审查,审查合格者,提交各专业进行初审。

2.各专业设置初审委员会,由相关学科领域至少5位专家组成。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着重考察考生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学术潜能、学术伦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初审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合格。

各部分满分值如下:

研究计划书30分,硕士论文(应届生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同等学力人员核心期刊论文)20分,研究成果20分,综合素质及相关工作与实践经历30分。

初审委员会根据以上考核内容独立打分,以平均分计为考生的初审成绩。初审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不得进入复试。

学院根据初审成绩,分专业按导师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并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进入复试考核名单。

复试考核名单将在历史学院主页“通知公告”栏公示7日。

五、复试考核

       复试考核时间拟在2025年底至20261月中旬之间进行,具体时间、复试安排等将提前在历史学院主页“通知公告”栏通知。

复试考核小组由相关专业至少5位专家组成,对进入复试考核的考生进行综合能力全面考核,内容主要涉及专业知识、专业素质、科研潜力、外语水平和创新能力等。

复试考核包括专业笔试(笔试内容范围见附表)和综合能力面试。复试考核满分为300分,专业笔试成绩占40%,满分值为120分,72分及格,专业笔试时长2小时。综合能力面试成绩占60%,满分值为180分,108分及格。未达到英语免试条件的考生须参加英语合格考试,英语合格考试时长2小时,英语合格考生成绩不计入复试考核成绩,仅区分“合格”或“不合格”。专业笔试和面试分数有任何一项低于及格线,或英语合格考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考核成绩于复试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在历史学院主页“通知公告”栏公示,公示期7日。

六、录取

考生的复试考核成绩为最终总成绩。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依据最终总成绩,分专业按导师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由学校统一公示。

七、其他

在公示期内考生如果对各考核环节有疑问,可向学院提出申诉,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调查处理。对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进一步向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

考生在招生各环节必须确保提交材料真实有效,不得作假,有伪造者,一经查实取消录取资格。

八、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前主楼B618

邮政编码:100875

联系电话:010-58807995

电子邮箱:lsyjs012@bnu.edu.cn

联系人:臧文旭

附表:

复试笔试科目:

一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复试笔试科目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01历史教学论

历史教学论

060100 考古学

01先秦考古

考古学通论

02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

060200 中国史

01中国古代历史理论

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

02中国学术思想史

中国古代史(上)(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03中国史学史

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

04中国近现代史学

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

05历史文献学

中国历史文献学

06历史文献学(含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文献学

07历史文献学与古籍整理

中国历史文献学

08出土文献与汉唐历史

中国历史文献学

09先秦史

中国古代史(上)(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10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中国古代史(上)(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11隋唐史(含敦煌学)

中国古代史(下)(隋唐至清鸦片战争前)

12隋唐史

中国古代史(下)(隋唐至清鸦片战争前)

13北方民族史

中国古代史(下)(隋唐至清鸦片战争前)

14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近现代史

15中国现当代政治史

中国近现代史

060300 世界史

01埃及学与埃及史

世界上古中古史

02世界上古史

世界上古中古史

03古希腊罗马史

世界上古中古史

04西欧中古史(含前近代基督教史)

世界上古中古史

05英国史

世界近现代史

06俄国史(含苏联时期)

世界近现代史

07国际关系

世界近现代史

08法国近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单位代码:100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联系部门:历史学院 电话:010—58807995 联系人:臧文旭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导师 招生人数 外语语种 备注
012历史学院 28 拟招收中华传统文化(儒学)专项2人左右 (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 拟招收本科直博生1人左右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历史教学论 郑林 1101英语
 060100考古学
  01先秦考古 杜水生 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
  02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 田率 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
 060200中国史
  01中国古代历史理论 瞿林东 1101英语
  02中国学术思想史 李锐 1101英语或1103日语
  03中国史学史 周文玖 1101英语
  04中国近现代史学 张越 1101英语
  05历史文献学 张升 1101英语或1103日语
  06历史文献学(含中华传统文化) 姜海军 1101英语或1103日语
  07历史文献学与古籍整理 毛瑞方 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
  08出土文献与汉唐历史 徐畅 1101英语或1103日语
  09先秦史 黄国辉 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
罗新慧 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
  10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凌文超 1101英语或1103日语
  11隋唐史(含敦煌学) 赵贞 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
  12隋唐史 雷闻 1101英语或1103日语
  13北方民族史 王东平 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
  14中国近代文化史 李帆 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
张昭军 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
  15中国现当代政治史 张皓 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
 060300世界史
  01埃及学与埃及史 王海利 1101英语或1105德语
  02世界上古史 杨共乐 1101英语或1102俄语
  03古希腊罗马史 吕厚量 1101英语
  04西欧中古史(含前近代基督教史) 刘林海 1101英语或1104法语或1105德语
  05英国史 郭家宏 1101英语
  06俄国史(含苏联时期) 张建华 1101英语或1102俄语
  07国际关系 李兴 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或1105德语
  08法国近代史 庞冠群 1101英语或1104法语